有人说中国电视依葫芦画瓢,鹦鹉学舌就能办好;也有人说
中国电视从本来欲给人轻松的早晨,已经进入了让人听着教诲,
看着沉重的中午。
从1958年至1998,中国电视经过了40年的历程,
可电视人的脑子却总是给中央电视台糊住,似乎永远跳不出"如
来佛"的手心。中国电视是病如高肓?还是无药可治?这里归纳
列出了中国电视的八大病症。
克隆
中国电视把自办节目当成一件大事,从中央到地方,谁的自
办节目多谁牛气。可是这些节目大同小异----一水儿的中央电视
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翻版。比如各台
的新闻节目,都是俊男靓女端着架子,都是不吃五谷杂粮的腔调;
开头的报题、中间的插报都跟中央台一致,结束时也是一个全景,
在这个画面里,播音员收拾稿子,出工作人员名单字幕。再比如
各台新闻之后,都是类似《焦点访谈》的节目,虽然选的是当地
题材,但其所聚之焦,还是中央台的那些,只有节目名称不同而
已。有比如许多台都有自己的《东方时空》,也按板块组合,杂
志型,也有人物报道、问题报道以及短纪录片型、短评等子栏目。
目前最新情况是学《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4月上旬,《
实话实说》召集了一次谈话节目的研讨会,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参
加,但是实际上办成了学习班,大家云集北京,一块儿想中央电
视台请教。
去年以来,各种传媒大肆报道"克隆"。咱局外人瞧希罕,可
是有一天,大家伙儿突然一拍脑门说,这不就是咱们中国电视自
己麻。
垃圾
当今中国多数城镇受现代传播之益,通过有线都能看到20
几个电视频道。这个情况开始还是颇令人振奋的,只是时日一长,
大家发现,20几个频道跟原先看几个频道是一回事儿。在全国
老百姓每晚都守在电视机前的黄金时间里,自办节目的档次低不
说,花了很多钱拍的电视剧一般都臭得不能看,好不容易有那么
一二部好剧,各家电视台你播我播大家播,唯一的区别是你先播
了几集我再追上去播,你一晚上一集我一晚上两集。
有人爱看外国的影视剧,但能在中国电视上播的大多是低水
平的,好象全是几十年全拍摄的老片,或者是国外可能也属于垃
圾的片子。
罐头
中国电视以录播为主,绝大部分节目都要等到录制好了才再
播出。而目前西方电视最引人注目的是不是屏幕上总是打着LIVE,
时刻提醒着你本台"正在直播"。相形之下,中国中国电视的"现
场直播"的字样就很少出现在屏幕上了,尤其是新闻节目--最
需要发挥电视现场同步纪录功能的原生态的新闻传播--总是滞
后播出。
电视开始的时候,就事直播的(中国电视早年也是如此),
后来有了磁带录像机,电视才全面走向了直播,但这个局面很快
又被打破,电视直播卷土重来。在50年代中期磁带录像机刚刚
出世时,美国电视界就有一场录播与直播之争。尽管磁带录像机
比原先比原先采用的电影胶片在纪录手段上方便了一些,但蹋在
本质上仍是电影的非同步,同样无法快速反应新闻事件,体现电
视与生俱来的特点。因此西方评论家指出,通过录制直播的电视
节目,是"罐头",而不是鲜肉。
目无对象
电视节目主要是什么人在看?对这个问题,中国电视一向不
去深究,因此也就不很清楚。这就跟厂家生产产品却不知道卖给
谁一样奇怪。中国电视还以为跟当年似的,谁买了电视机谁就会
看电视,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那么就是人人都在看电
视。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以城市为例,现在的城市居民,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蓝领与白领。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只有蓝领才
能有大量时间看电视节目而且主要是电视娱乐和剧情性节目。尽
管当今中国城市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但是蓝领人士极少介入。
因为对他们来说,除了电视是免费的娱乐形式,其他的都需要另
外花钱。而且,对于蓝领阶层,看电视所消耗的时间也不等于金
钱。而城市白领则正相反,他们或是需要更多的娱乐方式来放松、
交际,或是把时间视为成就、财富,很少有人能够把电视作为业
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当今中国电视节目是办给平民看的这个基本事实,为中国电
视所视而不见。
精神贵族
中国电视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所处的文化环境,
往往把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的人众当成了电视观众的主体。这就
造成了大量的电视节目反而是办给白领看的,比如那些对严肃问
题的探讨、较真、那些对蓝领来说虚无飘渺的主题、情调。
西方电视业内人士曾经强烈地抱怨那些明星主持人拿的年薪
过高,最主要的理由是过高的个人收入会使主持人成为贵族而不
能够体会一般人的疾苦,从而不能反应民众的呼声。中国电视从
业人员的公开虽然不至于像西方那样,但由于电视在中国的特效
地位足以使他们成为精神贵族,于是他们就玩电视,玩崇高,玩
深沉。
性倒错
中国电视总在强调,新闻是电视台的第一语言,很多电视台
也把办好新闻节目作为头等大事,但这实在是人云亦云,并不符
合电视的本性。
电视能够传播新闻,有时候还挺有力。但是,从接受新闻的
量上看,报纸远远超过电视。一张报纸,能够在几分钟内浏览一
遍,读者从中得到的新闻信息往往是电视观众要守在电视机前半
小时的量。如果受众要得知更具体的情况。也是文字提供的更耐
人寻味。而电视提供的新闻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加上无法重读,
显然电视无法满足人的这一需求。当然,电视可以在事件发生的
同时,同步地传播现场情况,但是,这种事件一般是预知的,缺
乏新闻的突发性,人们在看这样的现场直播时,实际的心理状态
与到剧场看戏一样,差别只在观看一出生活的戏剧,一出确实发
生的并且出了海报的由当事人扮演的戏剧。
把非本性的东西当做自己的本性,本末倒置,这是中国电视
的"性倒错"。
不说人话
除了纯粹的纪录片,中国电视的自办节目,都像是为报纸书
刊配的活动图像。电视也没有自己的语言。电视新闻的语言,是
照文字稿念的;专题片的解说,是散文或政论文;就连主持人串
联节目,也是在背稿。
中国电视得学会讲人话,应该像民间传播消息那样用谈天的
方式,谈天的语言,而不是从报纸新闻或其它文字提裁学来的语
言板着面孔端着架子播音。
因为没有自己的语言,中国电视除了背稿念稿就不会说话。
4月初,江总书记对山东某地某现象发表意见,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在在头条播出,肯定是因为消息来得晚,稿子没有准备
好,编辑和播音员就都慌了手脚,结果是一向流利的中央台也结
结巴巴了一回。
我说你听
中国电视语言枯燥,但你还得听着,因为它跟你没商量,永
远是我说你听的架势。尽管也提出应该寓教于乐,要讲究宣传艺
术,但因为根上是宣传教育,这就没救。
为了让泥好好听着,中国电视喜欢动不动就来电煽情,就连
年三十晚也要上一道忆苦菜,让嘉宾和观众一起落泪,好象大家
平日的烦心事还不够多。本来是报道一件事情,说清楚就行了,
中国电视非要上纲上线,下个结论,弄出条是非界线,好像中国
观众都是坏小子,不教训一翻不行。